你知道平时餐桌上的粮食、水果和蔬菜都是从哪里来的吗?关于这个问题,城市儿童的回答某种程度上是这个便捷科技时代的缩影:
“从超市里买的”、“从冰箱里来的”、“妈妈在手机上买回来的”……
哪怕有的孩子知道果实和谷物是来自大地和果树,但他们的脑子里却没有相关的生动画面。
要知道,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可处处蕴藏着文化、美学与哲学,最美的教育就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。
今年深秋时节,我们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筹备了一场以自然教育为主题的秋游活动。园长和幼儿园的老师们经过数次踩点、规划,最终将秋游探索地点定为飞思农庄,并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策划了不同主题的活动。
深秋之际,大自然里处处有丰收,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也得以回归自然、感受自然、了解自然,在这个季节里与所有生命一起共收获,同成长。
“好大的农庄呀,这里藏着许多的宝藏,小朋友们,你们觉得这个农庄里都有什么‘宝藏’?”
听到“宝藏”二字,原本还带着惺忪睡眼的小班孩子们瞬间精神抖擞,迫不及待地拉扯着爸爸妈妈的手,想要进入农庄寻找宝藏。
这是九月入学以来大家第一次和爸爸妈妈约定出游,小班的孩子们刚入园时还是焦虑的“粘人精”,现在都已经成长为能够自信表达自我情感的独立小朋友了。
在正式寻宝之前,园长妈妈最先示范了寻宝的正确操作,她向小朋友们分享了营地“藏宝图”,并介绍了农庄里的不同农作物,贴心提示了田野活动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。
在园长妈妈的叮咛结束之后,孩子们热切地带着自己的心情和喜好,你拿着“藏宝图”,我拎着竹篮子,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奔赴堆满“宝藏”的农庄,开始寻宝之旅。
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,孩子们变得更加热情高涨,走进一个又一个蔬菜棚,踏进一片又一片菜地,新奇地探索着每一株植物。
农庄里的“宝藏”有哪些?这完全取决于孩子们各自的喜好和选择。可以是一片叶子、一朵野花、一截树根、一颗蔬菜、一片掉落的羽毛,甚至是一粒尘土。这些全都被孩子们当成心中的“宝物”,亲手采摘、拾起,放进了他们的竹篮子里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眼里自有不同风景,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也在做着不同的选择,重要的是,这些选择都得到了大人的充分支持和尊重。
孩子们出发时还空空如也的竹篮子,回来时都沉甸甸的。
“你们的宝藏都是从哪里找来的呀?”
“从地里挖出来的”、“从树上采下来的”......
孩子们盘点着自己竹篮子里的“宝藏”:红心地瓜、水果玉米、青黄瓜、绿秋葵......每种蔬菜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。
田野间的“宝物”已经集齐,如何把他们变成平日里的珍馐美味呢?农场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出了一个好主意——包饺子。
在大人的帮助下,竹篮子里的蔬菜被切成了各种形态,一条条、一丝丝、一粒粒.....小班的孩子们也都撸起了袖子,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擀面皮、包饺子。
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孩子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亲手捏的各色饺子,满心的成就感全都写在开怀大笑的脸上。
从外出探索到满载而归,爸爸妈妈与孩子收获的不仅是累累硕果,更收获了无可复制的宝贵亲子时光。
农庄的自然环境,满足幼儿个人发展需求的相关经验,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,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,家长、幼儿及教师也能建立起更稳固的合作关系。
Pre-Kindergarden(中班)
地瓜大作战
中班小朋友这次的任务是“地瓜大作战”。
俗话说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作战需部署,关于地瓜孩子们了解多少呢?
在作战开始前,园长妈妈带领着中班的小朋友一起了解了地瓜的故事——地瓜学名叫红薯,又称番薯,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,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,后来有个生于长乐名叫陈振龙的人,因为家乡山多田少,土地贫瘠,粮食不足,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温饱的生活,所以把番薯带回了福建,所以才有了今天农庄里的地瓜。
通过对地瓜来源的追溯,孩子们认识到,不仅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来自世界各地,连平时最常见的蔬菜食物都有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。
听完故事,听完园长妈妈的安全叮嘱,孩子们终于可以带着铲子和竹篮子,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鸟鸣、迎着轻柔拂面的微风、沐浴着穿过密匝树叶的阳光出发了。
在寻找地瓜的路上,孩子们也在一路观察其他植物。长在根茎上的玉米、藤蔓上的黄瓜、土地上的冬瓜以及树枝上的秋葵,原来,每种蔬菜生长的位置都不一样。
那么地瓜会生长在哪里呢?
来到番薯地,孩子们很快挥动起手中的铲子开始“作战”。
收获了“战利品”的同时,孩子们也消耗了大量体力,而甜丝丝的烤地瓜便是这次活动的最大馈赠了。
农庄大本营早已准备好了烤地瓜用的土坑,孩子们也自发向营地周边区寻找干树枝和枯树叶。
在他们的帮助下,园长妈妈顺利生了火,把孩子们亲手用锡纸包好的地瓜放入火中烘烤。
等待食物的过程不算漫长,不一会儿,烤地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,既充饥,也解馋。
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能够在户外获得的这些感受和经历远比室内活动丰富得多。
这次中班的“地瓜大作战”活动,让孩子们成功动用了听、看、找等能力,学习判断地瓜的外形、生长环境和营养作用。与此同时,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,品尝到了收获的滋味。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一颗籽。
大班的小朋友在农庄的金色麦田里开启了秋天的丰收之旅。这次“旅行”的任务是在稻田里找到白米。
照例,园长妈妈先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米的“前身”——稻谷,就生长在眼前这片稻田里。孩子们需要经历三个步骤:割稻、打稻和碾米,才算完成任务。
事不宜迟,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自主换上了割稻围裙,并进行了分组活动。爸爸妈妈也饶有兴致的参与其中,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。
在每一个分组的团队里,孩子们互帮互助,互相鼓励,互相分享,团队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传递稻谷中开始凝聚。
纯天然的割稻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,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。在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发展了孩子解决问题、相互协作、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天有不测风云,那天在孩子们收割稻谷的时候,突然间下起了毛毛雨。不过,乐观的孩子们并不把天气因素视为困难,而看成是自然的礼物,平日里可难得看见微雨中的田野。
尽管天公不作美,但依然阻挡不了孩子们想要完成好任务的决心,很快,孩子们便戴上帽子重回稻田继续耕作。
收割完稻谷后,接下来就是打稻了。孩子们将稻谷放入打稻机中,挥动着手臂,一下,两下,三下......所有的稻子都落入了打稻机中。
把稻子收集起来放入碾米机中,白白的大米粒就这样诞生了。
本着保护环境,节约能源的初心,也为了纪念这次活动,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合力用收割来的稻穗扎出了一个个“麦田守望者”稻草人。
在这次的稻田之旅中,孩子与自然中每个物品的互动,都表现了孩子与自然的积极关系。他们亲近土壤,亲自收割稻谷,感受农作物生长的奇妙与伟大,真切地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食物的来源及收割的过程。
这次秋游,我们带领着孩子们走进农庄体验了别样的自然环境,感受到有效的学习环境,同时也强化了孩子们在EYFS框架下七大领域的发展。我们很高兴看到,孩子们都顺利完成了与大人的互动、与自然的连接,一点一点地锻炼着自己观察生活、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幼儿的成长,离不开自我的探索、他人的帮助和环境的助益。在未来,融侨赛德伯幼儿园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,以支撑孩子们在社会技能、身体、智力、情感等所有领域的发展,帮助他们成为一个高效的主动学习者。
大自然就是活教材,我们期待下一个季节与孩子们再次出发。
供稿 l 陈若翎(幼儿园)
图片 l 幼儿园
编辑 l 市场部